3月26日,学院召开全院大会,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全院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会上表彰了2013年学院各类先进个人,计时鸣院长和张林书记就2014年学院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是全面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强化教学过程考核为重点,完成新一轮课程教学大纲的修(制)订工作;做好我院新增“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办学条件配套和招生准备工作;巩固机械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成效,完善相关配套条件建设,择优选拔条件成熟的专业启动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展专业文化节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有序推进学院首次大专业分流工作;筹建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以总结推广教育部卓越计划项目经验为抓手拓宽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平台;深入推进《创新在机械》文化品牌建设,组织做好各类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实施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培育计划,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为载体,以青年教师的教学与工程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工作。加强顶层设计与组织实施,落实专人负责国际化工作;加快完善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全英文授课专业和课程群,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扩大学历留学生招生规模,拓展学生海外游学、联合培养和短期访学渠道,扩大交流规模,着力加强与国(境)外知名高校的合作;聘请国外高水平学者给本科生上课或开设讲座,派遣教师赴国外开展访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
三是规范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制度。基于研究生招生与研究生培养业绩挂钩的思路,改进和完善研究生招生制度和招生名额分配办法,审核研究生指导教师当年招生资格;修订2014级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分类指导的培养目标;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督导,严格规范研究生课程的课堂教学纪律,实行研究生毕业时培养质量情况公开;针对选课人数超过60人的课程组建教学团队,聘请责任教师;完善教育部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发挥企业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的作用,加强研究生企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着力推进机械工程领域“卓越计划”项目的实施,创新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辐射和带动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
四是提升解决重大工程问题能力,推进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的提高。结合机械工程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热物理学科省重点一级学科的建设,积极对接浙江省“四大国家战略”、“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打造大平台、承接大项目、培育大成果”为工作重点,做好特色研究团队、科研平台、重大专项、科研成果的推进工作和过程管理;加强教师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和从事高水平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重点推进高端激光制造装备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物流装备研究院和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过程装备及其再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验收;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化的监督,推进“阳光科研”;完善学院科研及仪器管理数据库系统,发挥其在学院科研事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服务”中的作用。
五是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落实激励措施,调动学科和教师发掘和引荐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加盟学院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高端引智项目;发挥好已到位国际知名专家、高端人才在科研、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作用;以学校和学院优青、杰青的培养工作为抓手,做好学院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工作;积极选派青年教师赴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进行合作科研和学术交流;加强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争取设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在站博士后规模,发挥博士后科研主力军的作用,并通过博士后工作锻炼培养优秀青年教师。
六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与学校同步思考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围绕建设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注重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讲质量上水平;集中集体智慧,探索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在体制、机制上进行调整,为2015年岗位聘任工作做好准备。
七是围绕“平安机械”建设要求,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各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完善学院廉政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做到实验室安全保障全覆盖;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关爱学生成长发展,确保教师自身工作安全。